短歌行

短歌行朗读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文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贡献:谓进奉,进贡。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

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

斧钺(yuè),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谲(jué):诡诈。

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庙胙(zuò):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小白:齐桓公名。尔:这样。

天威:天子的威严。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咫(zhǐ)尺:指距离很近。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

庐弓:形似戟的一种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贲(bēn):勇士,武士。

亚:次于。

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

是:一作“是以”。纷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参考资料:

1、冠英 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7-8

2、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34

短歌行创作背景

  《周西伯昌》,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参考资料:

1、沈立群.《短歌行》创作时间背景与曹操当时心态.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5):43-49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4-196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曹操朗读
()

猜你喜欢

薄禄藏吾道,移官拒物情。簿书空自老,衣食自难轻。

渐削峥嵘迹,谁探黯淡名。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

()

烈风呼汹震山林,小雨霏微驻薄阴。南亩旱苗焦欲死,拟将如许号为霖。

()

清苕达宜兴,道湖已成算。仆夫却告难,风浪卒莫玩。

劝我陟山麓,正尔免忧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断。

()

人静黄昏后,扁舟泊石牛。乱虫喧入夜,孤月自明秋。

酒送乡心远,诗分客路忧。姮娥流素影,伴我住滩头。

()
区必傅

杖策恣邀游,相从在浚谷。洞口白云生,天际岩如屋。

瀑布挂崖间,飞空作碧玉。长侣江流声,还如烟雾簇。

()

忆昔游五岭,甘蔗弥野阔。一来琅琊城,此味久所阙。

商人自东南,驾海连天筏。所致虽不多,爱养尚如活。

()